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

天子特區新鮮聞~「女校的日常」不必在意男生眼光!

絕對不是哪部抄《男子高中生的日常》的新漫畫,只是想跟大家聊聊女校~口以嗎?上次分享青山裕企以女校為主題的寫真集《SCHOOLGIRL COMPLEX3》時,看到不少人說女校才沒照片拍得那麼美好~當然,不然又怎麼會歸去「妄攝」類呢?如夢雖然沒讀過女校,光是經歷女生班的幾年下來,就讓我有點慶幸自己當初不是選女校~又或許是被女性朋友們的經驗談嚇到了吧。 完全同性的世界,少了男生們的視線,女生就真的會大解放嗎?
天子特區44 (1)
最近這樣一本關於女校的書在日本出版《女子校あるある》,說的就是女校裡的日常~只是這些也許在女校裡很稀鬆平常的事,看在男生眼中不知道會不會有些夢碎呢?

天子特區44 (2)
像以前我們會在上課拔眉毛之類的,在這本書中所描述的女校生活則變成「手毛、汗毛都沒有在care」,甚至會在上課時拔手指上的汗毛~咦~這我們女生班也會呀~另外書中也說到了會「把扇子放在裙子裡搧」或是「衛生棉來衛生棉去的」,嗯~我們都直接把裙子當扇子搧耶wwww

不過,書中有一點比較無法同感的是關於「宅女比例比較高」這點。甚至還把女校比喻成「孕育宅女的土壤」,於是女校變成了集結各領域宅宅的大本營~是說,這說法聽起來好像女校學生比較有才的感覺耶~(^ω^)

就因為是完全同性的世界,所以會像男校一樣~對異性的興趣相對比較高。據說年輕男老師看在大家眼中會比實際帥上好幾倍←這絕對不是老師本身條件的關係,而是因為接觸到的男生少所產生的幻覺(喂!)然後畢業後再回去看到老師心裡會想說,「到底以前我們怎麼會覺得他帥啊!?」wwww
不過也因為接觸異性機會較少的關係,所以女校學生愛上糟糕男的機率比較高喔~是說,就算不是女校出身也很容易愛不對人啊!(嗯?)
好吧。以下,就交給女校出身的各位囉

天子特區01  
 超商官網賓果-官網    
真人線上遊戲~超級賓果

天子特區新鮮聞~超齡少女疑遭42歲警性侵9次 性愛日記成證據 !

天子特區44 (9)
▲台北市一名17歲少女2年前和士林分局42歲已婚吳姓員警發生性關係,其所寫下的「性愛日記」,成為此案曝光關鍵。
台北市一名17歲少女外表成熟,2年前疑遭性侵,因此結識了士林分局42歲已婚吳姓員警,未料吳男竟以辦案為由,涉嫌在2011年11月至隔年1月間,9度將少女帶到汽車旅館嘿咻或車震,直到少年輔育院輔導員發現少女的「性愛日記」,詳載了與吳男歷次性愛時間、地點等細節,趕緊通知母親報警,全案才曝光。
吳男在檢方偵查時供稱,「性愛日記」全是少女虛構的故事,他只有帶少女出遊、開房間,但無發生性關係;不過檢方認為少女愛慕吳男,沒有誣陷他的動機,另比對信用卡紀錄和性愛日記,發現有多處吻合,24日依對未成年人性交罪將吳男起訴。
因違反風紀,吳男事後被記一大過轉調警分局警備隊,得知遭訴,他的心情沮喪,目前請育嬰假留職停薪。


天子特區01  
 超商官網賓果-官網    
真人線上遊戲~超級賓果

天子特區新鮮事~3男強擄上車性侵?

基隆一名女大生24日晚間報案指出,遭3名歹徒擄走,並載往人煙稀少的北海岸公園性侵,警方高度重視,但女學生對過程交代不清,警方深入追問,她才坦承是為了引起男友關注才扯謊。
天子特區44 (3) 

據電子媒體報導,女大生報案說,24日晚上10點她剛從校門走出來到公車站,突然一輛轎車靠近停在路邊,3名男子下車把她團團包圍,將她強押上轎車後座,她在車上遭男子侵犯,歹徒一路往北海岸方向行駛,開了大約7分鐘便將她丟包到潮境公園後逃逸。
女大生說,當時因為驚嚇過度,趕緊跑到廁所清洗;不過,她第一時間沒有向附近住戶、店家求援報警,反而走到公園的廁所清洗,再打電話給男友哭訴報案,加上對歹徒特徵、車輛顏色交代不清,引起警方懷疑,經追問後女學生坦承扯謊。
她表示,因為和男友吵架,想引起對方注意,所以才會「編故事」。由於女學生已經完成報案程序,警方目前依照誣告罪嫌將她函送法辦。


天子特區01  
 超商官網賓果-官網    
真人線上遊戲~超級賓果

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

天子特區新鮮聞~生命誕生或比地球早!

天子特區84 (3)
科學家提出數據顯示,生命很有可能來自太陽系之外,演化歷史或許遠遠早於地球的出現。
兩位美國遺傳學家將「摩爾定律」(Moore's law)應用到生命科學研究之中,他們提出的數據顯示,生命很有可能來自太陽系之外,演化歷史或許遠遠早於地球的出現。
「摩爾定律」是在對電腦性能的觀察中提出來的,是指整合晶片上電路的數目,每隔兩年(現在普遍流行說法是18個月)就會增加一倍,性能也將提升一倍。如果將「摩爾定律」應用在過去幾年的電腦性能上,並向前反推的話,我們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,那時候第一個微晶片才剛剛發明出來。
現在,有科學家將「摩爾定律」應用到「地球生命複雜性」的課題上。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,有機生命的存在時間遠超過地球本身。
來自美國「國家高齡化問題研究所」的資深科學家阿列克謝沙羅夫(Alexei Sharov)、跟佛羅里達「海灣標本海洋實驗室」的理論生物學家理察戈登(Richard Gordon)在研究中,將「摩爾定律」中的晶體管換成了核酸(生命遺傳物質的基礎)、將電路換成了遺傳物質,進行數學計算。
計算結果顯示,生命最早出現在100億年前,比一般估算的地球年齡45億年古老得多。
生命真的有可能在地球出現之前就存在嗎?沙羅夫與戈登認為答案是肯定的。在太陽系形成的時候,可能已經存在著類似細菌的生物體,或者一些存在於銀河系古老區域的簡單核酸。它們可能透過彗星、小行星或其他太空碎片來到地球。
此一假說被稱為「有生源說」,又稱「泛種論」。有科學家認為,直到現在仍有生命以「泛種論」的方式進入地球。
當然,計算結果並非科學證明。目前也無法確定宇宙中的有機物複雜性,是否會以穩定的速率增加。沙羅夫說,此一結論可以當作是思維訓練,而不是一個理論。
他補充說:「我們的論點中有太多的假設條件。但為了看得更遠,我們需要一些假設。」
沙羅夫與戈登的研究結果也提出了其他一些可能性。例如,如果「生命早於地球」此說成立的話,那長久以來許多科幻小說中擁有先進科技的外星人,就可能不存在了。因為如果遺傳複雜性是以穩定的速率增加,那麼銀河系中其他外星生命的社會和科技發展水平,就應該與我們人類社會基本一致。
天子特區天子特區 (1)  
天子特區  

天子特區新鮮聞~這樣子的一流大學?

彭明輝
又要罵人了,所以得先說清楚:我不是目中無人,誰都看不起。我敬重、景仰好幾位國內的前輩學者。譬如:成大機械的馬承九教授、陳春錦教授,清大物理的李怡嚴、閻愛德教授。很可惜,不包括李遠哲先生。後頭再來談這事。
我也一直跟學生說,像清大動力機械系這樣的師資群,在英國只有前三名的學校贏得過我們,第二輪的想要贏過我們可不容易。畢竟,這個系絕大多數教授都是出身於全世界的頂尖學府。可惜的是,這一群出身頂尖學府的人,卻淪陷在二、三流的學術文化與制度裡!也許該這麼說,我們有的是一流人才,二流文化,三流制度!也許該再加一句:四流政客!
為什麼我要說:「呸!呸!呸!」?我是在向標榜「邁向頂尖一流大學」的五年五百億說:「呸!」――這根本是由一群不懂什麼叫「一流大學」的人搞出來的荒唐笑話!
台灣的大學拼著搞校地,搞建築物,搞設備,搞經費――為了經費只好搞論文。搞了半天只顯示出這些學校的無能。
劍橋大學的工程系有一百多位教師,好幾位皇家學院院士,主編數十份國際頂尖學術期刊。但是建築物古老擁擠,裡面都是違章建築――空間不夠用,到處都是用簡單夾板隔出來的樓中樓。冬天暖氣不足(或者為了環保理由),老師學生都是穿著厚毛衣在做研究,我則是穿著厚毛外套加厚圍巾在做研究。電腦教室裡有一台主機和數百台跟主機連線的PC,包括一堆第一代的Apple當作終端機使用(已經用了數十年),所有研究生和大學部學生共用這些設備。資訊與控制組十幾位教師和一百多位博士生共用一台雷射印表機――只有要送出去發表的論文才用雷射印表機,其他草稿用最古老的印表機列印在再生紙上(兩面列印)。好窮?你搞錯了!她有一個全世界最頂級的風洞實驗室,和一個小而美的風洞實驗室――全系共用,研究生全部按登記次序去使用。她們把所有的資源用在刀口上,沒一分錢浪費。大學部學生跟研究生享有資源的機會是公平而不同,差別在能力。要用風洞,需要經過考試,證明你有能力使用,就可以開始登記;要用大風洞,提出研究計畫,說明為何非用大風洞不可,理由充分就可以用――不管你是誰的學生,不管你幾年級。
我回到台灣,每個老師一個專屬實驗室,每一個實驗室一台雷射印表機,全系沒有共用的大型研究設備。跟到學閥用好設備,跟到菜鳥老師用爛設備(或沒設備)。這充分表現出我們教授群對資源使用的管理能力:二流文化,三流制度!國科會與正教授分級制只獎勵個人研究成果,而不獎勵群組的研究成果,所以所有經費被用來擴張個人版圖,而不是用來擴大整個系的總體能量;所有資源被用來生產論文,而不是用來培養學生;教育部補助經費在辦法上說是「補助大學教學設備」,在系務會議被改成「補助大學與研究所教學設備」,在系裡經費分配時被改為「補助與大學部或研究所教學有關之設備」,在拿到錢的人手上變成「開一學期課來應付審查,一學期後變成教師個人專屬設備」。不當的制度鼓勵、培養人的自私,壓抑人的善意。三流的制度必然產出二流的文化,不信去問研究過組織社會學與文化人類學的學者。
台灣的大學不知道有哪一個系堪稱「department」(一個完整而不可分割的部門),我看到的通通都是 department store――每一個教授像一個化妝品專櫃的小姐,各顧各的攤位,各拼各的業績,誰也不讓誰。
劍橋大學圖書館是個寶庫,藏書量之多不用提,保存數百年的手稿、手工書更是寶貝。進去書庫裡面嚇我一跳:空間不夠用,一層樓被格成三層,進書庫要彎腰,半蹲才能移動身體。我看的是哲學書,左邊是英文,右邊是一堆我看不懂的文字,只知道好像有拉丁文、法文、德文、俄文(或希臘文?),以及一堆不知道是什麼「碗糕」的文字。進台灣的大學圖書館,窗明几淨,空間寬敞,連書庫都這樣。我們喜歡蓋房子,不喜歡藏書。因為主計處的經費編制就是這樣!三流制度,二流藏書,一流建築。
大學是搞房地產的?搞論文產業(paper-industry)?還是搞學術的?論文就是學術嗎?學者有兩種,一種叫大師(master),他可以帶領整個社會往前走,整個社會可以信靠他(而非盲從)。還有一種叫學匠(paper-smith)――金匠叫 goldsmith,鐵匠叫 blacksmith,台灣許多學者不生產學術,也不生產學生,而只生產論文,這種匠氣十足的工作不能叫學術,所以只好叫做 paper-smith。
什麼叫大師?劍橋大學「動力系統 與控制」講座教授(英文叫 chair,不是美式英文裡的 chair-professor)出缺,對全世界徵求人選。一位著作等身的麻省博士來應徵,他有一篇論文曾連續20年被列為全世界控制理論最常引註的文獻。他初審就被掏汰,氣憤地通過內部管道抗議。系裡的回應:你的學術研究不容質疑,但是對產業界的發展一無所知;身為劍橋大學工程系講座教授,負有引導師生研究發展方向的重任。我們擔心你對產業的無知會使你無法恰當地執行任務。
看懂沒?大師是「可以引領社會往對的方向發展」!2000年我們相信李遠哲的向上提升,把票投給陳水扁,而經歷了向下沈淪的八年。李遠哲是好心人、聰明人,但算不上大師,因為他搞不清楚「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」(辛志平校長的口頭禪,竹中校友都該記得),他不知道自己什麼事上該閉嘴。
我敬重、景仰馬承九教授。記不得他是否出過論文,只記得一件事:台灣機械產業發展過程碰到什麼技術瓶頸,他就去研究清楚,寫一本書,讓校友買去讀。「馬承九著作史」差不多等於是「台灣機械工業發展史」。這叫做大師!我修過陳春錦教授的冷凍空調,冷凍學先教食物保鮮,從如何挑魚,魚、蔬如何保鮮談起,然後再跟你談冷凍的各種理論與實務;空調也一樣,先教何謂「舒適」,再談空調。不是照書念喔!他真的知道學問和真實世界間的緊密關連。這才叫「教授」。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論文在產業就有何用,這樣的「講座教授」到底要把我們的學生訓練成什麼樣子?
也不是說教授就該到工廠把手弄髒。我敬佩李怡嚴、閻愛德教授對學問的真誠、投入,不為名,不為利,只為了對物理真心的熱愛。我鼓勵他們去旁聽這幾位大師的課,「聽不懂也沒關係,到清華總要見識過大師風範,看看人家怎麼作學問,想問題。」論文不重要,胸襟氣度視野才要緊。其實不止於此,李怡嚴教授被清大水木書局非正式地評為「清大閱讀範圍最廣的教授」。「學者」的意思是求真理,求學問,而不是求名利。五年五百億想用錢買「世界級大師」,有沒有搞錯?能用錢買的是沒格調的人,能有大師嗎?
在這種「一流人才,二流文化,三流制度」下,我們培養出什麼人才?
從台灣本土產的理工博士中,把論文發表數量最多的前10%選出來,他們的平均聰明程度絕不下於我在劍橋的同學,但是他們的論文發表量大概是劍橋博士平均發表量的3~5倍。厲害吧?把他們送到加拿大去競爭大學教職,PK賽的結果我猜是9:1,劍橋團大敗台灣團。
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只學會寫論文,福特式論文量產(,論文產業)。沒有人教他們什麼叫「學術倫理」,沒有人教他們什麼叫學術傳承,什麼叫學者風範。「數論文就對了!」結果教出一大堆投機取巧的人。
系上徵教師,一位拿過吳大猷青年學者獎的本土產博士來應徵,著作等身,年紀小我十歲以上,論文數量超過我一倍。我一看就知道又是受過量產訓練的人,到處都是一稿多投的痕跡,至少灌水五倍。再仔細讀論文,這個研究控制的人卻連最基本的控制理論都搞不清楚,專門玩一些最新穎的噱頭。我在初選時把他剔除,卻被迷信「吳大猷青年學者獎」和論文篇數的同事把他拉進來,堅持要給他口試機會。口試時我不在場,只聽同事轉述在現場聽到的一句耳語:「彭老師真的很厲害,不用見到本人,就知道他的觀念薄弱,論文灌水。」
這有何難?把每一篇論文的摘要都讀完,就會知道灌水有多嚴重啊!
不僅如此,老師為了加速生產論文,許多博士生該具備的能力都不去培養。不是台灣這樣而已,這根本就是「美國進口」。我在清大之外的某研究機構和一位柏克萊的博士共事過,這人論文生產力強,但許多基本學養都很薄弱。據他說,他的福特式生產管理模式就是師承自柏克萊的指導教授。
什麼叫一流大學?培訓一流人才的地方!五年五百億有沒有獎勵大學培養一流人才?實在說不上是有。知不知道,大學要生產的是「學生」而不是「論文」?
管理學界對五年五百億的評語是:你們這是什麼狗屁KPI(key performance index,關鍵績效指標)?如果台積電把員工考核的 KPI 訂為「出賣公司利益的次數 + 不務本業的程度」,台積電當然會倒。把大學的績效指標訂成「 SCI論文篇數」,而非「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」,大學當然會垮!
天子特區天子特區 (1)  
天子特區  

天子特區新鮮聞~哥哥唱歌好難聽!

天子特區84 (4)
哥哥唱得認真深情,但一旁的弟弟很不滿意。
這名嬰兒也許長大後,可以當歌唱競賽節目的「毒舌評審」,他還不會走路,就以生動的表情和肢體語言,表達對哥哥歌聲的不滿!
美國一名編劇和導演科普蘭(Brad Copeland)拍攝大兒子奧利佛(Oliver)唱《生日快樂》的影片,送給好友艾利森(Allison),小兒子卡斯柏(Casper)還是嬰兒,不會講話不會唱歌,就讓他坐在一旁陪著吧。奧利佛很聽話,乖乖唱起「Happy Birthday To You……。」畫面很完美嗎?誰知道……。
好端端的影片,卻屢次NG!並非奧利佛唱凸槌,而是嬰兒卡斯柏太搞怪,先是臉色「大變」,NG!又是仆倒想逃,NG!再來乾脆用頭搥阻止哥哥,NG!NG!NG!NG!

天子特區天子特區 (1)  
天子特區  

天子特區新鮮聞~A片都這樣演!

天子特區84 (2)
一名正值青春期的國二男學生,看完A片精蟲衝腦,誘騙女學生回家性侵得逞。女學生家長獲知後,氣得登門討公道,男學生父親擔心兒子留下前科到處向人借了20多萬元,付「遮羞費」私下和解。未料,男學生之後又對學妹伸出狼爪,警方一查才發現至少有3名少女受害。

據了解,男學生(13歲)是單親家庭,和父親、姐姐同住。擔任貨車司機的父親為了養活兩名孩子,每天早出晚歸,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。男學生在家看完A片後,常約女同學或學妹到公園聊天,再趁家中沒人帶回家「談心」,模仿A片情節性侵。
警方日前接獲男學生學妹報案遭性侵,登門造訪,男學生父親竟問「哪一件?不是都和解了?」才知道兒子又闖禍。警方追查發現,至少有3名少女受害,其中有兩名女方家長竟收錢和解。專家痛斥雙方家長的做法只會讓男學生食髓知味,繼續犯案
據了解,男學生到案後絲毫沒有悔意,還質問員警說,「A片都是這樣演的!」他坦承,嘿咻過程中未戴保險套,直呼「我沒用,A片也不需要用」,讓員警聽了搖頭嘆息。由於加重強制性交為非告訴乃論罪,警方正在進一步展開調查,追究刑責。

天子特區天子特區 (1)  
天子特區